本报讯 记者袁瑞娟 通讯员杨康报道 2024年以来,河南省三门峡市财政局全面推进监管机制优化与制度创新,聚焦资金使用规范,对工程招投标领域的“低中高结”(即:结算价高于中标价)问题开展专项整治,通过拓宽监督渠道、创新监管机制、形成监管合力等多项有力举措,积极打造公平竞争的政采市场环境。
在拓宽监督渠道方面,三门峡市财政局聚焦重点问题,积极拓宽社会监督渠道,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化监督体系,在市财政局官网和市政府采购网开辟“阳光采购”专栏,发布问题线索征集公告,公布投诉举报热线,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。借助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的契机,为采购人、评审专家、代理机构等各方主体讲解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,邀请各方主体提供问题线索,接受社会公众监督。建立“难题会诊”工作机制,定期组织各县(市、区)财政局召开专项行动研讨会,聚焦采购流程透明、项目资金使用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。并通过采购制度与流程的优化,从根本上预防违法行为发生。
在创新监管机制方面,三门峡市财政局搭建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,推动跨部门采购信息的互联互通,将流程审批、计划备案等环节纳入线上办理,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。全面推行电子化采购系统,实现采购意向公开、需求发布、供应商投标、开标评标等全流程线上管理,确保信息公开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,有效减少人为干预风险。积极构建“技术+制度”双轮驱动监管模式,依托政府采购监管平台,对项目立项、招标、评标、履约等环节实施全链条动态监控,实时预警异常行为,加大监管力度,确保采购流程规范。
在形成监管合力方面,三门峡市财政局通过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,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全市2020年以来的政府采购工程类项目进行全方位扫描。通过建立“项目名称、预算金额、中标金额、中标单位”等17个维度的数据模型,对260个工程项目实施精准统计,形成数据台账,为后续工作筑牢基础。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,由市财政局相关科室参与,在查阅数据台账的基础上,重点查看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、资金使用流程等线索。按照“数据共享、线索共研”原则,建立“日通报、周会商、月总结”工作机制,确保发现问题线索的准确性。深化部门协同治理,积极参与专项行动调度会,分享工作进展,学习先进工作经验,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,实现信息快速互通与资源高效共享。(来源:中国政府采购新闻网)